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毗邻国家级风景区万峰林和马岭河峡谷,是贵州省唯一从事亚热带作物研究的省级公益性科研机构,隶属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9年加挂贵州省生物质能源研究所。
单位立足于贵州热区特色农业,组建薏苡、芒果、澳洲坚果、植物资源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块根块茎作物六大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亚热带作物及热区特色经济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产品保鲜贮藏与加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林下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加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良种的示范推广,促进贵州热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单位现有在职职工89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17人;博士6人,硕士28人;省贴专家和省政协委员1人、省“千层次”人才4人;柔性引进“百人领军人才”2人,“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名。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贵州兴义试验基地”、“国家木薯种质资源贵州备份基地”、“国家林草局澳洲坚果育种长期科研基地”、“贵州省农科院兴义科研示范基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基地”、“望谟科技示范园”和“全国热带作物科普基地”等科研平台;共收集保存特色作物种质资源1200余份。其中木薯、芭蕉芋、芭蕉种质资源被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建所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地厅级项目3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基金项目5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参加农业农村部项目1项、948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重大专项1项;培育作物新品种(系)60个,审(认)定作物新品种15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获科技成果奖励70项,其中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中华神农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获授权专利62余项、发布标准19项,其中行业标准4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科研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文章9篇,为推进贵州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工作职责:业务范围是开展亚热带作物及生物质能源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开展甘蔗、果树、药材、香料、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等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开展南亚热带作物试验示范及良种苗木培育和销售;进行南亚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园和科普基地建设;开展南亚热带作物科技培训、咨询和相关服务;开展生物质能源植物品种资源收集选优、高效栽培技术、品种鉴选及示范、生理生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节假日除外)
办公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鑫中路449号
联系电话:0851-83716338
负责人:罗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