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39年9月,原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镇。1940年春,正式成立湄潭实验茶场,隶属中央农业实验所。1950年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军管会农林处接管,更名为“贵州省湄潭桐茶实验场”。1955年1月,更名为“贵州省湄潭茶叶试验站”。1962年,扩建为“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和“贵州省湄潭茶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73年9月,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单独建制,隶属贵州省农业厅。1983年6月,机构改革,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更名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2005年,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整建制划归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统一管理,更名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至今。2009年,所部迁至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属国家公益类一类科研事业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内设机构12个,设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科研管理科、退休科、湄潭基地办公室、茶业科技服务中心等7个职能科室,设资源育种与栽培研究室、病虫防控研究室、制茶研究室、分子生物研究室、中心实验室5个学科研究室。根据学科需要,组建了茶树资源育种、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树植保、茶叶化学、茶树分子生物与种质共6个创新学科团队。
现有职工170人。其中,在职职工89人,专业技术人员57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7人,副高19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28人,在读博士5人。现有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省管专家1人;省“百层次”人才1人、 “千层次”人才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各1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3人。
历年来获科研成果142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9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励40余项。选育茶树新品(株)系20余个,申请新品种权保护12个,获授权植物新品种7个,通过国审品种7个(1984年湄潭苔茶;1987年黔湄419、黔湄502;1994年黔湄601、黔湄701;2002年黔湄809;2014年黔茶8号),通过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4个(2019年黔茶1号、黔茶8号、黔茶10号、黔辐4号),通过省审品种2个(2014年贵定鸟王种、石阡苔茶)。发现“红药红山茶”和"红瘤果茶"两个山茶属新种。
获授权专利46项,制修订省茶叶地方标准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4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成果资料汇编13部,科普读物10余本。现有馆藏资料2万余册(份)。连续47年发行《贵州茶叶》(内部期刊)。
目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贵州省第139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贵州省茶叶学会”“贵州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遵义综合试验站和贵州省茶种质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贵州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依托单位,国家和贵州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国家茶叶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承担单位。
工作职责:面向全省开展茶叶科技培训、科技扶贫与技术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省,为贵州茶产业的后发赶超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00(节假日除外)
办公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金农路1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
联系方式:0851-83761972
邮编:5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