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占地面积2000余亩,其中试验田200余亩。在海南三亚和贵州兴义建有试验示范基地600余亩。设有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管科、基地管理科、生产科、退休科、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分子育种研究室、栽培生理研究室和综合研究室等12个内设机构。拥有贵州省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中心等中试基地和服务平台,承担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是贵州省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依托单位。
现有在职职工68人,其中,博士9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25人;研究员9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1人,省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对象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
建所以来,育成金麻粘、银桂粘、大粒香,威优481、I优4761、两优363、金优785等70余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获新品种保护23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7项、克隆水稻基因2个,育成不育系20余个,构建水稻全基因组分子图谱2个、编著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累计1亿亩以上。获得国家科技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7项;并获“省科技扶贫服务先进集体”、“贵州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粮食增产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十大成就、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和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水稻所秉承“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精神,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服务“三农”、助力贵州脱贫攻坚,为贵州农业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工作职责:主要开展水稻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稻米品质、良种繁(制)种技术、功能基因发掘及应用、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承担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00(节假日除外)
办公地址:花溪区金欣社区贵州省农科院内
邮编:550025
联系电话:0851-83762727
负责人:杨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