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天眼新闻丨科技“芯”动力 椒香满黔渝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科研团队攻坚之路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在11月4日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科研团队领衔完成的“黔渝山区干制辣椒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24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一支科研团队十四年如一日,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赋能红色产业的最佳鼓励。

在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辣椒早已超越了调味品的范畴,成为承载着富民希望与乡土风情的红色产业。然而,曾几何时,这片我国最重要的干制辣椒产区,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高产、优质、抗病的专用品种稀缺,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滞后,加工原料品质参差不齐……产业要升级,农民要增收,一道道难关横亘在前。

使命呼唤担当。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科研团队,毅然扛起了破解产业瓶颈的重任。他们围绕“黔渝山区干制辣椒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开启了长达十四年的科研长征。

辣椒产业筑牢“种质”根基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团队深知,没有好的种质资源,一切育种创新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十四年间,团队足迹遍布山川田野,系统搜集、鉴评了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达2769份。这是一项浩大而烦琐的工程,如同大海捞针。最终,他们从这浩瀚的“基因海洋”中,精准挖掘出36份干制辣椒优异种质。其中包括始花节位低至8节以下的早熟材料,高抗病毒病、抗疫病的“硬骨头”材料,以及一批色泽、辣度、脂肪含量俱佳的高品质材料。

不仅如此,团队还运用前沿的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首次解析了绒毛辣椒线粒体基因组的复杂结构,探明了干制辣椒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潜力,为后续的精准定向育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这一步,是从“经验育种”迈向“精确育种”的关键一跃。

锻造产业专用的“红色芯片”

有了优异的种质资源,下一步就是创制新材料、选育新品种。团队应用轮回选择等先进育种技术,成功创制出“8719A”“1997A”等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这些宝贵的育种材料,如同优秀的“母亲”,被国内多家育种单位广泛引用,已间接育成24个辣椒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辣椒品种库。

而团队自主选育的干制加工专用新品种,更是彻底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种源”卡脖子的难题。每一个品种都特点鲜明,用途专一:

——“黔辣7号”,辣椒素含量高达51258.46SHU,辣度等级达到惊人的9级,是制作高辣味制品的绝佳原料;

——“黔辣15号”,簇生指形,结果集中,适合机械采收,能将亩均采摘成本降低58%,为机械化生产打开了大门。

——“黔辣17号”,粗脂肪含量达25.4%,比贵州地方名优品种均值高出11%,用它加工的油辣椒和火锅底料,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已入选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十大优新品种。

这些品种,如同利剑精准刺向产业痛点,为“老干妈”“贵三红”等知名品牌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支撑,填补了黔渝地区无干制加工专用辣椒品种的空白。

为山地辣椒生产插上“机械之翼”

贵州山多地少,地形破碎,传统的辣椒种植模式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让机械化适应复杂的山地环境,是团队必须攻克的又一难关。

面对挑战,团队成功研发出“山地辣椒丸粒化直播栽培装置”“膜上间歇覆土装置”“辣椒采摘辊”“可移动式山地辣椒清选机”等一系列专利组合装备。这些“贵州智造”的农机具,巧妙地解决了喀斯特地区辣椒播种、移栽、采收和清选等一系列难题。

其中,膜上间歇覆土装置与半自动移栽机配套,首次在国内实现了15厘米小株距的膜上覆土移栽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而集采收与清选于一体的技术,实现了采净率≥94%、损伤率≤7%的优异指标。同时,团队还创新集成了集约化育苗、轻简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9项主推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辣椒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集成应用这些成果,实现了增产10.37%,效益提升9.92%的显著效果,让椒农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红利。

“小辣椒”成就“大产业”

汗水浇灌梦想,奋斗孕育硕果。这项凝聚了团队十四年心血的成果,获得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项目育成的辣椒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在黔、渝、川、新等省(区、市)累计推广应用422.9万亩,实现总产值230.97亿元,新增产值20.85亿元,成功带动105.72万椒农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引擎。

从实验室的潜心钻研,到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再到加工企业的广泛应用,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科研团队用十四年的坚守与创新,将一篇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了黔渝大地上。他们为小小的辣椒注入了强大的科技“芯”,让这抹动人的“贵州红”更加香醇、更加炽热,映红了产业的未来,也映红了百姓的小康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