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至2025年,院名几经更迭,院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百年传承,薪火相继。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牢记“国之大者”,将论文写在贵州喀斯特群山之间,用科技力量破解山地农业发展难题,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在种业振兴的关键赛道,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立足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特点,构建起具有山地特色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体系。近十年来收集特色资源50000余份,四分之一优异资源纳入国家核心库,开展资源表型精准鉴定4833份,挖掘出适应坡耕地种植的抗逆基因。创制的2000多份育种新材料,育成的492个新品种,让“贵州种”在高山梯田扎根生长。
其中,高油油菜“油研2020”含油量突破52%,在长江流域主要油菜产区实现规模化推广覆盖,助力区域油料产能提升;玉米新品种“康农玉8009”在玉米主产区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实现山地推广亩增产超10%;玉米自交系父本材料“QD001”以“2000万元+提成”的方式成功转让……这些成果不仅刷新产量纪录、同类科技成果转化纪录,更让贵州特色粮油产业有了核心竞争力。
接续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用创新模式趟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借力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揭榜挂帅”等帮扶机制,组织千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将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贵州错季蔬菜栽培“四部曲”、夏秋茶“增鲜降涩”、农业生物质循环利用等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在兴义水稻超高产示范区、遵义辣椒基地、湄潭茶园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推动特色优势农业综合产值提升,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入新征程,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锚定“四个面向”,以体制机制改革叩响“创新引擎”,聚焦山地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前沿领域刻苦攻关。
百廿年风雨淬炼,变的是不断迭代的科研成果,不变的是一切为了“三农”的初心和使命。百廿载风华正茂,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以芯片的精准解译沃土密语、以青绿的脉动续写生态篇章,为贵州“三农”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