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连续降水带来的雨热同期影响,威宁自治县马铃薯主产区正面临晚疫病病害爆发风险。7月4日,贵州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到威宁开展晚疫病防治技术服务,保障生产安全,助力马铃薯大面积单产提升。
在雪山镇灼圃草场,这里连片种植3500亩马铃薯,专家团队走进灼乐村生产基地田间,观察开花、叶片、植株和根系生长状况,对马铃薯种植生产痛点提出建议。
晚疫病发病后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范士杰,毕节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郑元红、威宁自治县农科所所长马智黠等专家围绕如何排查、防治晚疫病,纷纷拿出管用的防治办法和建议。
“当前季节天气多变,高温与强降雨交替出现,造成持续的闷热天气,高温高湿的田间环境极易导致马铃薯晚疫病菌扩散。要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病害调查,及时防治。”
“及时清理发病田块的病株,立即拔除病株,带出田地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进一步扩散。”
“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积水,减少病菌滋生环境,降低田间湿度。”
在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威宁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威宁县雪山镇种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基地管理人员、种植户掌握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症状识别、防治措施,帮助他们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主动地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蔓延,排查晚疫病高发风险,确保马铃薯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