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贵州日报丨全省选派超12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 他们把技术“种”进泥土里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省农科院园艺所派驻黔东南州榕江县的科技特派员李正丽了解农户收成情况。(贵州省科技厅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摊青、杀青、揉捻、塑形……在贵州百里杜鹃红杜鹃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线上,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片片嫩叶被加工成成品茶,整个流程仅需6至8小时。

这一高效的生产效率得益于科技特派员的赋能。在省级科技特派员、毕节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负责人葛平珍的专业指导下,红杜鹃生态茶叶公司改进了生产工艺,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让茶叶品质更加稳定。

科技特派员是连接科技与基层的重要桥梁,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贵州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添智”赋能。自2020年起,贵州连续五年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全省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3.62万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5.43万个,开展技术咨询6.3万次,帮扶企业(合作社)1.6万家、农户9.2万户,为全省培养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2.4万名。

黔东南州榕江县车江大坝是贵州为数不多的低热河谷坝区,盛产“榕江西瓜”“榕江脐橙”“锡利贡米”等优质农产品。然而,传统的种植模式一年仅一至两季,土地潜力长期未能充分释放。

2020年6月,省农科院园艺所派驻榕江县的科技特派员李正丽带领团队深入当地调研,创造性地引入贵州山地“一年三季四收”蔬菜种植新模式。通过持续试验优化,建立起“早果菜套种春白菜—耐热果菜—秋冬叶菜/果菜”的高效种植体系,土地利用率提升50%以上,亩均产值增长近300%。

酸汤、中药民族药、民族特色食品等产业是黔东南州的主导产业和重要产业。围绕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黔东南州系统分析选派专家专业领域、学历和职称结构,精准制定专家选派需求清单。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已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452名,实现16个县(市)以及坝区、乡镇和重点帮扶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突出需求导向是贵州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遵循。通过“订单式”技术需求与“菜单式”服务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选派专家团队,及时提供精准的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难题。

“不要一味追求植株长高,要注重让它长壮实。等到出现花蕊后,还要进行适当的疏花疏果……”在铜仁市万山区大坪乡红果参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吴婕从病虫害防治到科学灌溉技巧,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特派员的现场指导让我们在肥料选择和关键栽种技术上有了更科学的方案,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也为实现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贵州创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蓓说。

科技特派员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示范服务带动等方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为产业发展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

深入基层、深耕田间,离不开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贵州通过整合资源、经费支持和考核激励,构建起科技服务的生态系统,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实用技术“用得着”“推得开”。

科技特派员带着科技的种子走进田间地头,将前沿成果与地方需求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去年,全省科技特派员共组织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2346项、农业新品种3596个,建成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506个。今年,贵州继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选派12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特派员涉农乡镇全覆盖,真正让科技之光照亮广袤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