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参会代表听取审议、讨论表决省农科院工作报告。
根据报告,2024年,省农科院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战略科技平台建设、“引育用留”人才等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获批科研项目375项,培育国审和省审新品种、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发表高质量论文等核心科技要素指标稳步增长;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00项,超额完成合同金额并达到6201万元;派出42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覆盖全省79个县(市、区)、544个乡镇,破解关键技术难题2864项;推进贵州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体工程、省级作物种源创新基地项目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引来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产业首席科学家、博士干事创业。
玉米自交系QD001以“2000万元 提成”转让创下全国玉米育种成果转让新纪录
2025年,省农科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贵州农业比较优势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与农机装备等领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建设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科技改革顶层设计和重点任务。制定出台全院改革工作总纲和子方案的“1 N”改革措施,推进学科调整布局、科技创新实施体系优化、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等重点改革任务。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围绕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核心领域谋划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围绕特色农业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交叉学科等领域强化基础前沿研究;选育优质高产抗逆超级稻、高产耐密植宜机玉米、早熟高产优质油菜等突破性品种;围绕农业机械化、生物育种、数字农业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助力粮食单产提升、产值增长;加强部省共建喀斯特山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已获批的贵州省农业微生物全省重点实验室等4个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高端智库,建强一支专业社科研究队伍,发布有权威的研究报告;深化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科院及国内外有关单位的科技交流合作。
做大做强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解决各研究所及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不敢转”“不想转”“不能转”的问题;推进贵州金穗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实体化运行、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作用,并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成果转化队伍;依托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5方面力量,发挥全省主导品种、主推技术2项优势,构建“5 2”技术示范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村。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大顶尖人才后备人选、优秀青年人才群体的自主培养力度;通过院士工作站、科学家工作站等平台,柔性引进一批顶尖、领军、拔尖人才,通过人博会绿色通道,引进一批重点或新兴交叉学科紧缺人才;推进落实高层次人才“6 X”住房补贴、院青年科学家奖、科研贡献积分奖励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开展建院120周年主题活动展示风貌和担当。拟邀请农业领域院士专家到贵州开展科研活动、联合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举办学术活动,以及拟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成果推介发布等系列活动,展示新时代农科人的精神风貌和奋进担当。
大会对省农科院《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等进行讨论,对第六届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经费审查委员会报告进行审议和表决,选举第七届工会委员会委员、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女职工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