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贵州日报丨省农科院油菜所解码油菜“芯”—— 让“油瓶子”多装贵州油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立春时节,黔西南州兴义市楼纳村大片早熟油菜花已竞相绽放,将乡村装扮得如诗如画。

  “这是宝油早180,品种株型非常不错,已处于盛花期,部分角果已膨大……”这几天,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研究员喻时周都在当地观察早熟油菜的长势。据她介绍,宝油早180的选育及应用,有效解决了我省旱地油菜茬口矛盾问题,在替换黔南、黔西南及黔中部分地区地方品种后,可让区域油菜产量提高50%,含油量提高20%。

  宝油早180是国家生物育种科技重大专项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资助下培育的特早熟耐寒高油分油菜新品种,抗寒,宜机收。含油量达49.02%,在目前的早熟油菜品种中含油量最高,全生育期176天。

  省农科院油菜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所除面向国家政策、面向市场不断培育、更新换代优质品种外,还联合企业瞄准前沿科技,围绕种业“卡脖子”问题,加速培育高产油、广适应、高品质的突破性新品种,引领种业产业向更高层面发展,努力让贵州“油瓶子”装更多贵州油,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一粒种子个头虽小,但蕴含着无穷力量。油菜与水稻、玉米轮作,能够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油产量,这也是鼓起“米袋子”、拎稳“油罐子”的重要栽培模式。按种植传统,我省油菜一般在4月底5月初收获,此时再种玉米及其他旱地作物已有些晚。而特早熟油菜在4月中上旬收获可有效解决油菜与玉米等旱地作物共生期问题,对我省油菜产能提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省农科院油菜所聚焦产业所需,向早熟油菜品种培育发起攻关。2023年以来,相继育成油研300、油研2020、宝油187、宝油200、宝油210等10个高产油杂交油菜品种,平均含油量和产量分别达到50.35%和208.15公斤。目前,培育出的多个油菜新品种推广转化覆盖了长江流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