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广、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不断挖掘油菜生产潜力,加快选育高油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推进油菜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对保障食用油供给,夯实国家粮油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你看,这是宝油早180品种株型非常不错,已处于盛花期,部分角果已膨大……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楼纳村大片早熟油菜花竞相绽放,俨然成一幅天然的油画,将乡村装扮得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宝油早180的选育及应用,能有效解决我省旱地油菜茬口矛盾问题,利用特早熟油菜替换我省黔南、黔西南及黔中部分地区地方品种,可实现该区域油菜产量提高50%,含油量提高20%。”贵州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研究员喻时周说。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研究员喻时周
宝油早180是国家生物育种科技重大专项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资助下培育的特早熟耐寒高油分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属甘蓝型质不育三系杂交种,中抗菌核病、病毒病,抗寒,宜机收。含油量达49.02%,是早熟油菜品种中最高含油量,全生育期176天。
贵州省农科院油菜所除了要面向国家政策、面向市场不断培育、更新换代优质品种,更要联合企业瞄准前沿科技,围绕种业“卡脖子”问题,加速培育高产油、广适应、高品质的突破性新品种,引领种业产业向更高层面发展,让贵州“油瓶子”装更多贵州油,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一粒种子个头虽然很小,但它蕴含的力量有无穷大。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与水稻、玉米轮作后,能够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油产量,这也是鼓起“米袋子”、拎稳“油罐子”的重要栽培模式。
按照过去的种植传统,贵州的油菜普遍在4月底到5月初收获,此时直播玉米及其他旱地作物已有些晚,玉米晚播往往会遇到伏旱导致玉米减产,导致部分旱地形成“冬闲地”,从而导致贵州油菜扩面提产存在一定压力。目前我省旱地油菜约350万亩,特早熟油菜在4月中上旬收获能有效解决油菜与玉米等旱地作物共生期问题,对我省油菜产能提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围绕油菜生产上的需求,贵州省农科院油菜所立足国家油菜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围绕高产、高油、多抗新品种开展创新工作。

近年来,贵州省农科院油菜所在其原有高含油油菜品种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产业所需,向早熟油菜品种培育发起攻关。2023年以来,育成油研300、油研2020、宝油187、宝油200、宝油210等十个高产油杂交油菜品种,平均含油量和产量分别达到50.35%和208.15公斤。目前,培育出的油菜新品种,推广转化覆盖长江流域。
据了解,国家油菜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良种繁育基地种植有6000多个油菜种质资源,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创新一批高产、抗倒、抗病性好的新种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育成含油量高达52.34%的高产油新品种油研2020和油蔬两用新品种宝油150,油研2020年推广面积超百万亩,是全国十大推广面积的杂交油菜之一。
 
        
    

 贵公网安备 52019002007123号
贵公网安备 52019002007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