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客户端丨含油率突破50%!制种技术世界领先!贵州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双高”育种取得重大突破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002年,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及双低杂交品种油研七号的选育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贵州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重点聚焦隐性核不育两系品种含油率和产量协同改良突破难、制种效益低等问题,继续开展油菜的高含油率和高产量协同改良创新,历时20余年,在育种、制种技术及应用体系上均取得重大突破。

从5630到13的突破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科研团队日复一日开展鉴选工作,从5630份种质材料中,最终鉴定遴选出有不同含油率控制位点且含油率>43%的核心种质9份,并创制出含油率从40%到超46%的“双高”亲本13份,其中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和恢复系含油率分别高达51.88%与54.56%,为高产油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该成果居国际同类先进水平,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亲本含油率高达51.88%,目前来说,是世界上同类中最高的。


贵州省农科院油菜所副所长、研究员向阳博士(中)带领团队在贵州长顺县国家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开展油菜高产油品种创新工作。

  

 7个高产油新品种适宜长江流域12个省市主产区种植


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向阳介绍,油菜创新团队成功构建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种优势群 多元化立体生态鉴选”的高效育种新技术,利用“双高”亲本与多元化立体生态鉴选策略,高效育成“油研57”等适宜长江流域12个省市主产区种植的高产油新品种7个。在长江流域同年同组审定品种中含油率均居第一,含油率比油研7号增加了6个百分点,产油量最高比油研7号增52%,攻克了产业发展缺乏高产油品种的“卡脖子”难题,引领了隐性核不育两系新一轮“双高”协同改良新品种选育。

高效制种技术节本增效每亩可达450元


针对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品种规模化制种中拔除50%可育株制种单产低、纯度低和用工成本高的难题,创新团队与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深度合作,创新集成“隐性核不育两系 化学杀雄”制种技术,免除可育株拔除环节,提高种子纯度,节本增效每亩可达450元。该技术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长顺县国家级区域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机械化采收现场


全产业链分工协作新模式,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项目充分挖掘整合各单位优势潜力,创新构建“研究所+种业公司+油脂加工企业”的“育-繁-推-加”全产业链分工协作的产业化新模式。科研单位负责亲本创制、品种选育、规模化制种等关键技术研发;种业公司负责种子生产加工、营销网络建设及销售等;油脂加工企业负责订单收购、产品加工、品牌创建等。实现了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产品大面积应用,推动了油菜种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项目支撑在长顺县建立了国家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制种技术应用一项,就带动农户1.6万余户,增收达到1300多万元,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