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育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岑巩县举行。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种业资源、技术人才、仪器设备和企业市场化主体、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等优势,补齐种业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短板,2025年前合作选育并审定不少于2个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优质水稻品种,2027年前累计选育不少于3个优质水稻品种。
签约仪式。
据了解,岑巩县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历史悠久,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为解决长期以来岑巩稻种处于“代制”生产状态,产业利润薄、农民增收空间小的问题,持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21年岑巩与广西兆和种业公司共同成立了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新征程。
“现代种业已发展成为典型的高科技产业,水稻新品种不断增多、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对制种企业而言,品种选育的实力就是市场的真正竞争力。兆丰公司的发展定位就是‘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这当中‘育’是核心方向,也是存在的短板。今天,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签约,补齐了我们在科研和人才上的不足,为企业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将全力做好配合工作,为专家学者在岑巩开展品种培育、制种生产、品种测试等工作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强化市场渠道的开拓,将双方合作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尽早推向市场,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换,更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城说。
岑巩县天星乡官庄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杨云 摄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拥有贵州省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中心等中试基地和服务平台,承担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建所以来,育成了金麻粘、银桂粘、大粒香,威优481、两优363、金优785、成优981、香两优619等80余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获新品种保护23项。在水稻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稻米品质、良种繁(制)种技术、功能基因发掘及应用、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领域,积累了成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以及优秀的人才队伍。
省农科院水稻所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组织开展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关键技术培训。
“我们在岑巩开展水稻科研育种也有十多年了,但过去更多都是科研者的独自战斗,所选育的新品种好品种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市场推广。下一步的合作,我们将往选育市场‘大品种’方向努力,我们的团队会进驻兆丰公司的研发基地,协助解决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协同公司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帮助企业培训育种、繁殖等制种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研发和种子生产工作人员技能。并且在常规育种外开展分子育种研究,努力实现贵州水稻科研育种新的突破。”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朱速松表示。
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正在对水稻基因进行分析测试。
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高捷介绍,今年1月3日至4日,省委主要领导在岑巩县调研时作出了“指导和支持岑巩县充分发挥制种方面的特异性优势,进一步加大稻种研发检测技术攻关力度,着力发展优势品种,稳步扩大制种面积,不断提高种业基地建设水平,助力粮食安全保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指示要求。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同志迅速研究落实,安排专人会同省科技厅、省农科院、黔东南自治州相关人员赴岑巩县会商,提出了“坚持规划引领,厘清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支持,提高建设水平”“推进科企合作,开展联合攻关”“组建专家团队,强化技术服务”“发展优势品种,稳步扩大面积”等五项支持岑巩县制种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次省农科院水稻所与兆丰公司的签约,搭建了科企合作的平台,加快推动了岑巩水稻商业化育种进程,标志着各项支持措施全面进入落实阶段。
会议现场。
“下一步,我们还将协调中国农科院水稻所与岑巩县建立战略合作,引进高代育种材料和优质亲本,选育适宜贵州种植的系列优良品种。协调国家、省、州三级农业科研院校支持岑巩县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邀请万建民院士、胡培松院士等种业知名专家团队进行指导帮助。同时,协调省科技厅支持制种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争在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上实现突破,助力岑巩打造全国‘一县一业’种业强县示范县。”高捷说。
黔东南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新菊以及岑巩县委书记陈正锋,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思红,县委副书记杨和,副县长吴述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郭晓关共同见证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