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6日,蚕业所所长罗朝斌研究员受贞丰县农业农村局、永丰街道办事处邀请,带领团队成员孙运朋、金学欢到黔西南州贞丰县必克村开展蚕桑产业技术指导。
必克村位于贵州省贞丰县永丰街道,距贞丰县城不到8公里,交通便利,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具有少数民族种桑养蚕的传统。目前,必克村有桑园1000余亩,新建蚕房6栋5440平方米,2020年规模化开展种桑养蚕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下,为规范小蚕共育技术,街道办与贵州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合作开展小蚕共育现场培训和指导工作,计划第一批养5张蚕种,由蚕业所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今年完成3-4批小蚕共育与重点蚕房示范,完成小蚕共育和大蚕标准化饲养技术普及。
罗朝斌一行来到新建蚕房,查看了蚕房情况,罗朝斌结合新国发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立足“立桑为业,多元发展”模式,分析了蚕业产业市场,并围绕蚕前消毒、小蚕共育标准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等方面详细地讲解了家蚕饲养基本技术,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一是做好蚕室的规划。蚕室要求地面平整,有对流窗,并要安装有纱窗防鸟、防蝇、防鼠,蚕室外要有排水沟和排污池,保证消毒水排出;二是准备好小蚕共育需要的蚕具及药品。根据蚕种张数,确定蚕网、蚕箔、采叶背篓、蚕筷、鹅毛、石灰、漂白粉、天平、切桑机、防僵粉(石灰:漂白粉=13:1)、拖鞋、蚕室消毒专用桶、喷雾器、加湿器、温度计等数量,专家一行认真检查蚕具及药品情况,详细列出需要补充的清单;三是做好蚕房消毒。消毒是防治蚕病发生,保证养蚕高产优质的前提,应在蚕种到前一周完成,先把蚕室、储桑室及周边环境彻底清扫干净,然后用有效氯1%漂白粉澄清液(1斤漂白粉兑约24斤水并充分搅拌后静置30分钟后的上清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消毒要全面、彻底;四选派一批人员参与学习小蚕共育技术。根据养蚕需要,要求办事处从各村根据养蚕农户的多少选派一批人员从蚕室消毒、蚕种催青、收蚁、共育操作各环节学习。培养乡土人才,待培训结束后能全面掌握小蚕共育全过程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此次指导,详细部署安排了小蚕共育需要的人、财、物及蚕前消毒、蚕种出库、催青收蚁各环节工作,增强了必克村种桑养蚕的信心,并为加快贞丰县种桑养蚕项目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撰稿:金学欢
审稿:罗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