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组织了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盘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了测产专家组,对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在六盘水市盘州市双凤镇小海村实施的百亩黔豆2201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们采取现场考察、技术质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测产方案进行田间实打实测。

该示范点设在盘州市双凤镇小海村,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玉米,净作示范面积105亩,连片种植32亩;种植品种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系黔豆2201,选用“精歌 噻虫嗪”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于4月28-30日采用大豆净作4行播种机进行播种,结合播种亩施用ARC菌剂2公斤,播种后采用封闭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防治杂草。在6月份大豆开花结荚期安装了大豆食心虫、大豆点蜂蝝蝽等性诱捕装置进行大豆绿色防控,田间长势良好,整齐一致不倒伏。

测产过程中净作示范地专家实收测产面积3.12亩,平均亩产228.26公斤,实现贵州高油高产大豆百亩净作亩产220公斤的突破。
本次高油高产大豆示范的成功,意味着我省高油高产大豆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良种、良田、良技、良机有机结合,为贵州大豆丰收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

据悉,黔豆2201系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大豆创新团队采取聚合高油、高产以及地方品种基因方式,经过6年11代选育而成的贵州省第一个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系。经品质检测,粗蛋白含量42.49%,粗脂肪含量22.03%,蛋白质 脂肪总含量64.52%,同时抗花叶病毒病。

在产量方面,黔豆2201在2023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73.3公斤,增产点率85.71%;2024年续试平均亩产170.1公斤。
经过多年多代的种质资源筛选鉴定,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找到了具有目标性状的育种材料,培育出黔豆10号、12号、16号为代表的黔豆系列品种15个,它们具有耐阴耐瘠、抗倒伏,顶土力和抗病性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特点,受到农民认可、市场欢迎,助力贵州大豆种源自主可控,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