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中展示国家大宗蔬菜体系的优新品种和创新技术,推动贵州省特色蔬菜高质量发展,8月23—25日,由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
来自国家大宗蔬菜体系13个岗位和20个综合试验站,以及贵州省内39个农业科研和行政管理部门、20个农业企业,共计150名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实地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共同推动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会人员先实地观摩了贵阳市清镇骆家桥示范基地蔬菜新品种集中展示区,此展区引种番茄(51个)、辣椒(32个)、茄子(29个)、黄瓜(13个)等170余个蔬菜新品种(新组合),通过品比试验,较大程度掌握了这些新品种在贵州的适应性。位于骆家桥村的设施蔬菜保供示范基地是贵阳市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基地,通过“产学研推进”协同创新机制,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及贵州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有力支持,为区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开展的工作,建议试验站继续立足于贵州特色,从品种引种选育、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应用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为贵州省蔬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午的开幕式上,贵州省农科院副院长孟平红在致辞中指出: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贵州持续聚焦露地与设施蔬菜优质绿色高效生产、连作障碍治理、地方特色品种提纯复壮、高效育苗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并着力加强本土产业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产业—人才深度融合。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加速优良品种与技术的推广应用,构建科企合作与成果转化机制,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邵宇充分肯定了贵州蔬菜产业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希望各位专家持续关注贵州,带来更多科技成果与创新理念,助力破解技术难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对接、做好服务,为科研推广创造良好条件。也希望广大经营主体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升效益与发展水平。
在随后的交流研讨环节,大家先线上观摩了威宁示范县中海村蔬菜试验示范基地,随后,专家们围绕贵州省蔬菜产业情况、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番茄病害防控技术、土壤管理与蔬菜安全生产及蔬菜产业在云南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与短板方面几方面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邓英研究员主持研讨会环节
本次研讨会议通过现场观摩与深入研讨,全面展示了我国蔬菜产业在新品种选育、技术集成、产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明确了西南地区蔬菜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推动贵州省的蔬菜产业高效发展作出了良好的科技示范。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新品种新技术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纽带,让基层技术人员在交流互动中满载而归。
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吴平兰的笔记本上,工整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实操要点。她深有感触地说:“此次技术研讨会我学习了蔬菜集约化育苗的几个重点及注意事项,如种子选取,育苗基质,精量播种等重点环节及技术需求。在番茄病害防控技术和土壤管理及蔬菜安全生产课程上,两位老师图文并茂地讲解了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根结线虫和冻害的特征和防控技术。还有土壤的改良技术,课程设计科学合理,老师们都结合自己实际分享了干货和要点,对于基层和田间操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据悉,贵州作为国家“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的重要基地,2024年全省蔬菜(含辣椒、食菌)播种面积2179.65万亩,产量3543.15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障供应了15%以上的夏秋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