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华社-贵州频道丨贵州省农科院:金色科技赋能 多彩向日葵点亮农旅融合新路径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柠檬黄、鲜红、深褐……贵州省农科院科研基地,阳光跃动在一片片饱满的向日葵花瓣上。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特色油料与资源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巧妙组合不同花色、花型与株高,在试验田里打造出数十种风格各异的景观。

贵州省农科院向日葵科研基地。

“今年最大的突破,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研究室成员李慧琳介绍,“我们不再局限于试验田,而是将观赏向日葵真正推广到景区、农场,与当地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潜力,让科技的颜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值。”这一转变,不仅让“向阳花”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绚丽光彩,更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

在仁怀市五马镇东升农场,昔日300亩夏闲田如今焕然一新,一片片涌动的金色花海正成为乡村最亮丽的风景线。这并非大自然的偶然馈赠,而是科技力量精心绘制的画卷。

“过去我们种冬季蔬菜,夏季土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农场负责人龙力坦言,“贵州省农科院特色油料与资源研究室成员李慧琳,为我们带来了30多个观赏向日葵优良品系,更提供了覆盖土壤改良、科学播种到花期精准调控的全方位技术指导。”花海开放仅半个月,游客量已突破10万人次,极大带动周边产业发展,附近农家乐和民宿预订爆满,当地摊贩日收入可达一两千元。预计本季将为农场及周边带来直接经济收益逾二百万元,远超传统种植效益。这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成为拉动当地乡村旅游的重要引擎。

仁怀市五马镇东升农场三百亩向日葵。

在荔波县小七孔镇,贵州省农科院打造的向日葵科技示范基地同样成为游人打卡的热点。盛放的金色花海点缀着世界自然遗产地,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研究室负责人杨航介绍:“我们通过科学调节播种时间,能够精准实现向日葵在暑期旅游旺季达到盛花期,最大程度释放其效益。”

目前,研究室正探索在热量条件适宜的区域推广一年双季种植模式,为暑期、国庆假期“量身打造”专属景观,延伸旅游旺季的“花经济”链条,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

荔波县小七孔镇向日葵科技示范基地。

绚丽多彩的花海背后,是研究室深厚的科研积淀和持续的技术攻关。据了解,贵州省农科院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开启了向日葵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2014年该研究室成立后,更系统性地补充收集了省内外的优异资源,并深入开展研究利用,目前保存的国内外向日葵种质资源已超过600份。正是依托这份“家底”,才能不断选育、组合出如此丰富多样的花色、花型和株型,为打造多彩的观赏向日葵景观提供了坚实的种质基础。

研究室成员查看向日葵长势。

然而,让这片金色浪潮在贵州的山野间稳定绽放,并非易事。贵州多阴雨、寡日照的气候,对天生“追日”的向日葵是个考验。当前省内缺乏登记的本土品种,而引进品种对贵州气候适应性不强。

为此,研究室通过引进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与本地材料进行杂交和系统筛选,着力选育适应贵州本土环境的高产优质向日葵品种。目前,已有20余组杂交组合进入省内及国家区域试验,正朝着选育出贵州“本土化”向日葵品种的目标不断迈进。

下一步,贵州省农科院将持续深耕本土向日葵品种选育,破解“贵州造”品种瓶颈,同时深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铺展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新路径,让金色科技持续点亮多彩贵州的乡村振兴之路。(胡惠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