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主办、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农业科技政策与体制机制研究工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贵阳举行。全国各省(市、区)农业科研单位代表齐聚贵阳,围绕“科技赋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与“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活动期间,贵州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年会现场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致辞。他剖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从牢牢把握农业科技计划的战略定位、明确将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作为主攻方向、强化科技项目管理应坚持的原则等三个方面指出了新形势下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顶层设计优化、创新评价体系、项目机制牵引、战略人才储备、应用平台打造五个关键突破口,切实推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精准落地,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
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洪波表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已成为集科学研究、科技咨询、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职能职责于一体的区域性战略科技力量。省科协与省农业科学院渊源深厚,在共同推进贵州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中始终携手共进,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面向未来,省科协将与省农业科学院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继续围绕农业科技需求链接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农业科技人才、聚力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适用技术推广,为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洪波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傅强表示,今年恰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建院120周年,昨天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镌刻着科技变革的历史印记,跨越两个甲子的峥嵘岁月,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根脉深植于黔中大地的沃土,发展轨迹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与贵州农业的进步同频共振。站在历史新起点,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战略使命。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努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创新能力。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傅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喻景权、宋宝安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报告。
会议现场
“贵州百分之九十多的面积都是山地,这是发展大田农业的劣势,但却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如何把这百分之九十多的山地用起来是贵州面临的一个问题。”喻景权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他认为,要发展山区农业,就要发展特色农业。因此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品种、品牌和效益的农业模式。而这些都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搭台,建立公共品牌,才能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响做亮。
颁奖仪式
签约仪式
活动期间,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为本院4名优秀青年科学家颁发了青年科技奖。并与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农行贵州省分行等4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展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研成果、激励鼓舞科技人员、深化农业科技体制创新。
圆桌对话
会上,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高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洪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开昌分别围绕“‘大农科院’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践行精致化管理理念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主题分享了本单位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实践;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副所长余元善作为特色领域专家代表,介绍了“科技赋能大湾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成效;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洪亮立足地方实际,系统阐述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实践与探索”的贵州经验,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会上发布了2024-2025年度农业科技管理地区课题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