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天眼新闻:贵州味道“新食尚”野菜奇兵战力强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野菜,采天地灵气,汲日月精华,是大自然的宝藏。

  作为食物,吃一口,便是舌尖的一次踏青

  作为产业,种一畦,生态健康更富民。

  贵州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稳步发展野生蔬菜产业,丰富蔬菜产业发展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黔东南六源鲜绿色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野生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种植蔬菜。 金忠秀 摄
  11月10日一早,黄平县旧州镇川心村,黔东南六源鲜绿色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野生蔬菜基地里,务工人员忙着采摘成熟蔬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马上要装30箱共600斤蔬菜,12点前运达凯里,再配送。”家住附近的潘玉琴蹲在养心菜地里,指尖掐菜的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蔬菜的营养品质,对特色蔬菜特别是野生蔬菜的需求日益旺盛

  今年9月,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贵州省野生蔬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20-2025年)》,把野生蔬菜作为全省蔬菜产业的一个重要种类来发展。计划到2025年,全省建成30万亩野生蔬菜基地,建成全国野生蔬菜生产大省。

  日前在黄平县召开的全省野生蔬菜和香细菜观摩推进会进一步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野生蔬菜产业发展。

  全省野生蔬菜和香细菜观摩推进会活动现场。 金忠秀 摄

自然禀赋优越,贵州野菜有优势

贵州多山,也多野菜,人们喜食野菜。

  在贵州,荠菜是出现在烫菜餐馆里的高频野菜之一,人们常用它煮火锅;傍水而生的水芹菜,则被贵州人用来制作酸菜;春天,香椿炒鸡蛋、凉拌等都是餐桌上一道别样风味……

  野菜,是自然给贵州的恩赐。据初步调查统计,贵州省野生蔬菜资源有1400多种,可供开发的、具有食用价值的野生蔬菜近800种。贵州立体气候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受污染程度较低,有利于野生蔬菜的生长与栽培,有利于发展绿色安全野生蔬菜产品,有较大潜力实现不同海拔生态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野生蔬菜生产周年供应,有发展野生蔬菜产业的天然优势。

  目前,贵州人工栽培和规模化利用的野生蔬菜约5万亩左右。其中,人工栽培的野生蔬菜有织金香椿5000亩,七星关阳荷3500亩,水城香椿2000亩,黄平冰菜、荠菜、紫背天葵、养心菜、藜蒿、蒲公英、红叶荨麻、枸杞叶等共1000余亩。另外清镇、麻江、正安、荔波、普定等地也有少量连片分布。

  黔东南六源鲜绿色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野生蔬菜基地。 金忠秀 摄

  据贵州省农科院名誉院长、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介绍,野生蔬菜生长在自然环境下,营养价值普遍比较高,多数野生蔬菜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食用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许多野菜还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醌类、糖苷类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成分。

  李桂莲是贵州省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贵州省核心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她致力蔬菜科研工作近60年,为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年近80岁的她,依然坚持奋斗在蔬菜产业发展的第一线。

  “我国生产的山野菜鲜菜和系列速冻食品,在国际市场的销量比较大。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野生蔬菜及其食品逐渐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选择。”李桂莲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野生蔬菜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李桂莲表示,相信在省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蔬菜专班的指导下,在有关县的积极努力工作下,贵州的野生蔬菜产业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黔西县莲城街道老鸹河社区农民在采收折耳根。周训超 摄

产业规划渐成,贵州野菜有特色

从1990年开始,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就开始对野生蔬菜的研究,进行了资源调查和人工驯化栽培,有了初步的探讨。

  天时地利人和。从今年5月起,省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省蔬菜专班把野生蔬菜的发展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了系列的工作。

  今年9月,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贵州省野生蔬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区域布局、年度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为全省野生蔬菜产业的发展理清了思路。

  《方案》提出,按照“四山一河”的产业布局,在苗岭山区、大娄山区、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南部河谷区特殊野生蔬菜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区域,建立相对集中的野生蔬菜规模生产及加工基地。

  黔东南六源鲜绿色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野生蔬菜基地里的冰菜。 金忠秀 摄

  现阶段,省级在综合考虑现有种植规模、食用习惯和消费市场等因素后,选择了黄平县、雷山县、七星关区、织金县、大方县和正安县作为试点县,率先支持做大规模,打出品牌,提升整体效益。

  在黄平县,野生蔬菜种植1600多亩,建成野生蔬菜基地4个、坝区育苗基地1个,涵盖冰菜、藜蒿、养心菜、富贵菜、红叶荨麻、蒲公英、紫背天葵、荠菜、食用红薯叶、鱼腥草、香椿等10多个品种。

  今年以来,基地完善了排灌沟渠、道路系统和育苗大棚、肥水一体化、冷链物流、办公区规范等配套设施。
  在织金县,从海拔几百米的地方到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都有野生香椿的分布。织金豪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周边村民发展起了香椿产业。

  该公司董事长张宏表示,计划先行推进种植1亩香椿,逐渐推广发展到2万亩以上的规模。目前项目已在板桥乡实施种植1000余亩,在马场、桂果、绮陌、三塘等乡镇(街道)的育苗基地育苗2000亩,可供种植2万余亩。

  黄平县旧州镇川心村附近村民在采摘养心菜。 梁文 摄

多方携手共进,贵州野菜有前景

李桂莲建议,下一步野生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首先要开展特色野生蔬菜资源的全面调查、收集及整理利用研究,开展野生蔬菜的人工驯化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不同生态区域野生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优质野生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野生蔬菜的种子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野生蔬菜安全性评价研究,并在全省建立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的野生蔬菜产业基地。

  另外,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大加快荠菜、冰菜、香椿、阳荷、蒲公英、藜蒿、养心菜、富贵菜、水芹菜等重点野生蔬菜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努力打造贵州野生蔬菜的品牌,扩大在全国的影响。

  8月13日,贵州成立了以省农科院园艺所为牵头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和部分企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的贵州省野生蔬菜专家小分队,为野生蔬菜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贵州省野生蔬菜专家小分队队长文林宏表示,野生蔬菜专家小分队将持续开展贵州野生蔬菜资源调查、收集、整理和保存,探索不同生态区域野生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技术和建立野生蔬菜安全性评价体系,为贵州省的野菜种苗繁育基地、生产及示范基地以及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贵州野生蔬菜——可以生吃的菜。

黔东南六源鲜绿色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野生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生吃现摘的冰菜。金忠秀 摄

  技术有支撑,发展有保障。随着野菜种植趋于标准化,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规范,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就上来了。

  产业的不断壮大离不开经营主体的培育。在七星关区,永康阳荷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17人,户均年增收2.5万元以上。

  该合作社理事长严光荣说:“目前阳荷加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加工工艺,最常见的就是泡菜和腌制食品。合作社今后的发展目标,便是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使阳荷产业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贵州野生蔬菜产业方兴未艾,前景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