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天眼新闻:脱贫日记·一线干部群众走访录|王惠科: “庄稼医生”出诊记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叮零零、叮零零……”4月15日清晨7:26,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惠科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正在洗脸的他,接通电话,开了免提。

鸟瞰罗甸县祥脚坝区

  电话那头,罗甸县边阳镇栗木村辣椒户何清才焦急的声音响了起来:“王队长,我家辣椒秆长霉点点了,有的还枯死了,3亩辣椒眼看要上市了,要是出了问题,我这几个月的辛苦就白费了。”
  “先拍照片发过来给我看。”仔细看过何清才发来的照片,王惠科在微信里回复道:“这两天雨水比较多,空气湿度大,你的辣椒得的是灰霉病,现在是早期还可以控制,不会绝收。”随着消息发送过去的还有几张防治药品的图片。
  刚放下手机,不放心的王惠科又拨通了何清才的电话叮嘱道:“你到了买药的地方后把图片给他们看,拿回家不晓得怎么用再给我打电话。”
蔬菜长势良好

  王惠科不仅是驻村干部,还是罗甸县蔬菜办副主任。这样的双重职务,让他和村民走得很近。“问得最多的就是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好多种植户都加了我的微信,他们遇到种植上的问题随时找我。”
  挂掉电话后,王惠科匆匆出门。“今天省农科院的李桂莲老师要来,我要向她请教些问题。”
  “李老师,你来了呀!我带你去看看基地里的玉米、四季豆、南瓜新品种。”上午10点,阳光热辣,祥脚村蔬菜基地里,王惠科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院李桂莲在基地里,仔细查看几个新品种蔬菜的长势。

王惠科向李桂莲介绍新品种蔬菜


  “你看,这几个南瓜新品种里边,黔南瓜1号结果多,抗病性强,生长周期只要45天左右,亩产量在4500斤左右,产值9000元,罗甸光热条件好,适合推广种植。”李桂莲说。
  “好的,李老师。”王惠科笑着说,“李老师,罗甸的百香果产业也发展得不错,我们在做百香果套种芹菜的实验,利用两种作物对光照的不同需求和生长的时间差,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好,带我去试验田看看。”李桂莲笑着说,“我们农技人员,就是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技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绿意葱茏的田间,王惠科和李桂莲一边看一边交流,时间过得很快。
  “办公室还有农业种植项目要赶紧填报。”送走李桂莲之后,王惠科匆匆吃了几口饭,又赶回祥脚村村委会,打开电脑,填写项目申报材料。

王惠科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药


  填写完材料,已经将近5点。“昨天有个村民打电话说她的辣椒生病了,也不会发微信图片,我还是要去地头看一眼。”说罢,王惠科走出办公室,开着车,直奔田间。
  “这个是灰霉病,你去买点多菌灵,用干净水兑药喷洒到辣椒苗根部,能控制的。”细细查看一番之后,王惠科开出了“药方”。
  “谢谢王队长,这几年我们种植上遇到问题都麻烦你了。” 53岁的村民黄大多安了心。
  “这是我该做的,不用谢。”说罢,王惠科继续绕着坝区开一圈。他说,这已经成为他驻村两年来的习惯。
  晚上9点,是王惠科难得的休息时间,王惠科选择刷抖音来“消磨”睡前的时光,他的抖音内容80%的视频内容都与农业有关。
  “自从来驻村后,压力和挑战很大,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王惠科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