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产业是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础,是实现振兴农村经济产业革命的关键。稳定和发展具有现代山地高效特色的农业产业,要牢牢把握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和基层党建“八要素”的有机结合。贵州农业产业发展不能单纯复制东部或西部其他省市区的成功案例或模式,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品牌、品质都要烙上贵州特色印记,这就需要在农业产业选择上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社会区域发展、市场供求调整、公众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多维度评价推进产业选择
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产品商业化的流程看,涉及农产品的研究试验和示范推广,对农产品特征特色认同的生产管理与加工包装,与经济效益紧密相关的冷链物流和市场营销环节;从农业特色产业培育与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看,需要得到社会观念的认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产品特色本质或消费意识的认知,对传统消费意识的更新和新产品消费习惯的培养,需要特色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文化的融入;从农业特色产业部门构成链条看,要包括以产业部门为代表的产品政策制定和实施者,以科研部门和高校科技人员为代表的产品研制者,以合作社、园区等为代表的生产加工者,以运输、仓库物流、商场等为代表的市场经营者,以及最终真正决定产品价值、产品效益和产业发展的消费者等;而从影响产业发展的农产品内在品质看,要考虑生产管理与加工流通的自然环境,光热水气肥等各种因素对产品生长的可能影响,还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公众群体对产品营养成分的知晓和渴望度;除此之外,从产业规划开始、到产品生产加工、到进入市场消费各个环节的资金投入与收益分配,从产业管理、生产到流通人员团队的培养和组建,从产业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与产品经济效益之间的趋同性等等,都需要在产业选择确定之前,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和系统评估。
基于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多维度评价农业产业,要基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从形成到发展,涉及面广,影响众多,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否等综合评价不仅仅是农业产业或者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其评价主客体构成、评价指标类型与权重等应该是农业产业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农业产业综合评价的主体应该来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评价指标至少要考虑社会目标、生态影响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评价指标权重要结合具体产业发展动态实际。
农业产业的综合评价主体,包括了决策主体、关联主体和终端主体。决策主体,就是以资金、资产或者产品、技术成果等方式,投入于产业发展之中的群体,他们的评价意见侧重于产业投入与否、投入时期与规模。关联主体是指以产业发展物流、流通等以及上下游关联企业,他们的评价意见影响产业链条延伸与产业效益。产业综合评价的终端主体,是指农业产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最终消费者。
合理设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要考虑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可能推进预期,评估农业产业发展对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促进程度,体现农业产业发展对当地农民收入增加的范围、程度和原因,对收入分配公平性与贫富收入差距的调整度大小。要考虑农业产业发展对文化基础的冲击影响,体现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程度,对当地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民俗文化的影响;要考虑社会组织形式与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体现相邻传统村组寨落住户与现代乡镇村组村民之间,合作社、乡镇企业等新兴村级经济组织与传统农村社会团体之间,在社会变迁、人际关系方面的正负面影响。
设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还要正确理解农业产业产品兼具使用价值多维性、衍生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如,花卉、蔬菜、果树、茶、桑等产业具有美学观赏、民俗文化与经济价值等多维性,天麻、白芨、石斛、鱼腥草等贵州道地药食同源植物和马铃薯主食化等进行衍生开发利用,共享性更体现社会价值。
实施生态效益评价
农业生产和动植物生长相关联,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农业产业进行生态效益评价是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农业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体现为三种状况:适应并有促进作用、正负影响兼有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影响。
如利用南北盘江河谷区域石漠化地区气温较高的优势,适度规模种植火龙果、坚果等热带精品果树,可有利于减轻石漠化的影响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等,就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如发展肉羊(山羊)产业,就要考虑饲料饲草的周年均衡供应,冬春季饲料不足可能导致饲料供应的缺失;放牧区域的选择不当或其他原因,草场单位载畜量过高,过度饲养就可能会造成土壤植被损害。
确定经济效益指标
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市场。结合产业革命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实际,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经济效益主要分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而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只是单纯的直接经济效益,更多的是间接经济效益。与具体直接的农业产业挂钩,产业上游的原材料、农用物资供应,产业下游的物流与营销,带动关联的农村劳动力投入、拉动相邻产业发展。
发展以现代山地高效特色为代表的贵州农业产业,在具体的产业选择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可能影响,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科院),原文转载于贵州日报理论周刊新论2018年4月10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