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鱼类病害发生率逐渐增加,特别是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水霉病、鲤春病毒血症、小瓜虫病及车轮虫等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应加强苗种筛查,选育优良苗种,加强养殖生产管理各项工作。防范多雨、冰雹等天气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勤巡塘、守塘,随时了解池塘水质和养殖动物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病情预测
1.鲤春病毒血症:主要危害鲤、鲫、金鱼、锦鲤等,水温在12℃~30℃时流行。
2.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发病水温20℃~30℃,25℃~28℃为流行高峰,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草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
3.白斑综合症: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等,虾活动减少、无力上草、摄食减少、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死亡量迅速上升等症状或现象。病虾活力低下,附肢无力,无法支撑身体,应激能力较弱,大多分布于池塘边。病虾体色较健康虾灰暗,部分虾头胸甲处有黄白色斑点。解剖可见胃肠道空,一些病虾有黑鳃症状,部分虾尾部肌肉发红或者呈现白浊样。近年来,贵州省小龙虾养殖面积逐渐扩大,养殖集中区域应重点防控。
4.小瓜虫病:各种淡水鱼均可受其危害,适宜繁殖水温为15℃~25℃。
5.细菌性肠炎病:主要危害草鱼、鲤、青鱼等,水温在20℃以上流行发生,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6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适宜水温20℃~28℃。车轮虫一般寄生在鱼类体表、鳃和鼻孔处,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分泌黏液,形成黏液层,妨碍病鱼呼吸。
7.锚头鳋病:病原为锚头鳋,主要危害鲤、鲫、鳊、鲢、鳙、草鱼、乌鳢等淡水鱼类,繁殖适温为12℃~33℃。锚头鳋一般寄生在鱼类肌肉、鳞下、口腔等部位,患病鱼食欲减退、身体瘦弱、烦躁不安,体表或鳞片腹面可见细针状虫体。
二、防控措施
1.做好池塘消毒,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尽量清除池塘淤泥中存有的病原微生物;可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生石灰、氯制剂等消毒剂全池泼洒,消除病原。
2.对于鲤、草鱼、鲢、鳙等淡水鱼类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放养前应做好清塘和工具消毒;在拉网运输和投放鱼种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碰伤鱼体,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浸泡鱼体消毒。水霉病治疗:患病早期及时处理,外用含碘消毒剂,或用8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内服国标渔用抗生素防止细菌继发感染。赤皮病、竖鳞病治疗,使用恩诺沙星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3.鲤春病毒血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重在预防。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强综合预防措施,通过连续监测,及早发现并进行隔离或扑杀,防止疾病爆发。疾病流行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10%聚维酮碘溶液,平时投喂免疫增强剂增强鱼体抵抗力可有效预防。
4.寄生虫病防治需根据不同寄生虫机体结构和寄生规律选用合适药物,尽量选择高效无毒药物,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5.加强养殖生产管理,控制好养殖密度,降低应激反应;随着水温升高,养殖动物摄食增加,使用优质饲料,合理投喂;及时调节水质,注意增氧,保持优良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6.对于病死鱼需做无害化处理,及时捞出,用生石灰消毒后进行深埋,防止病原进一步传播。
7.加强苗种管理,保证新投放苗种健康,苗种投放前做好消毒、肥水工作,选择天气晴朗,气候稳定的期间投放。
8.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http://www.adds.org.cn/,可查询更多疾病防治方法,自助诊断疾病,联系专家咨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