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微  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与社会服务 » 成果展示

贵州省2024年7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贵州省农科院网站  http://aas.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7月份,贵州气温、水温较高,养殖水生动物摄食量大,残饵和代谢物大量增多,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水质更易恶化;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滋生速度快,易导致水生动物病害发生和流行。此外,受暴雨频发影响,养殖水源水量暴增,水质浑浊,对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控造成一定困难。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应及时做好各类病害的预防工作。

一、病害预测

1.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水温25℃~28℃最易发病,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危害性大。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发该病。突然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批外源水进入可诱发该病。主要危害鲫、鲢、鳙和鲤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此病在贵州淡水养鱼地区普遍流行,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

3.细菌性肠炎病:水温18℃以上该病开始流行,具有较高死亡率,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在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或腐败,或鱼类摄取含细菌的不洁食物等都可引起鱼体抵御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是一种在全省各地养殖鱼类的常见多发病。

4.细菌性烂鳃病: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变黑,鳃盖的内表皮往往充血和腐蚀,严重时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败缺损,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鳃严重贫血呈白色或鳃丝红白相间的“花瓣鳃”现象。鲤、草、鲢、鳙、鲟鱼、加州鲈均易发生该病。

5.锚头鳋病:对淡水鱼类各龄鱼都可产生危害,尤以种鱼危害最大,水温12℃~33℃期间繁殖、暴发。

6.鳖溃烂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常引起稚鳖、幼鳖大量死亡。成鳖、亲鳖患病后,往往病程较长。当情况改善、经治疗后,溃烂处可形成结痂并痊愈。

二、防控措施

1.增强水质治理。近来,受暴雨天气影响,水质浑浊。经常监测养殖水体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发现异常及时调控。每20天水体消毒一次,推荐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水体耗氧量增大,要加强巡塘,应适当延长增氧时间,预防浮头,保证养殖水体含有充足的溶解氧。

2.科学投喂。严格执行“四消、四定”原则,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高质量饲料,定期消毒投料台。避免高温季节鱼类过量摄食,投饵量宜控制在八成饱。

3.加强日常管理,关注天气变化。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对离群独游、摄食异常、体色发黑或死鱼等情况,提早诊治、采用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4.常规鱼类细菌病:加强日常管理,勤开增氧机,关注天气预报,注重池塘巡查,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水质清爽,合理投喂。发病塘口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水体和食台,同时投喂药饵,选用国标渔药氟苯尼考、大黄、五倍子等。并适当减少总投喂量。

5.鱼类寄生虫病:加强管理,增强鱼类体质;对已感染的池塘,可采取国标渔药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中草药制剂驱虫散等药物治疗。

6.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落实亲本和苗种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引入无疫病亲本和苗种。饲料中添加板蓝根、大黄等中草药,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健康的养殖方式提高鱼体对病毒的免疫力;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或国标渔药含氯消毒剂对水体及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机体发病,应及时隔离,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有疫苗制剂的病毒性疾病可通过对疫苗注射,提高鱼体对相应病毒的抵抗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