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贵州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00万亩,约占全国辣椒种植面积的17%,产值30亿。1980年代,我院辣椒科研团队开启辣椒研究工作,在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和省农委等项目支持下,重点进行了辣椒种质资源收集与鉴选、新品种选育、配套高效栽培、生理生化、采后处理与加工等研究,为我省辣椒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一、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与创制,创新专用型辣椒品种选育基础材料。30多年来,辣椒团队收集创制辣椒种质资源材料2787份。从外形特征上,包括羊角椒、灯笼椒、线椒、牛角椒、朝天椒等;从用途上,包括观赏型和食用型;从材料生理特性上,包括耐旱、耐寒、耐青枯病、抗疫病、高干物质、高Vc含量等多种类型材料。通过分子标记手段,构建了300余份贵州地方种质资源材料的数字化指纹图谱,建立了辣椒花药培养技术。
二、充分发掘优势种质资源,强化新品种选育。结合市场需求,辣椒育种团队充分利用各类种质资源,在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成功选育出一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辣椒新组合(品种)。迄今,已鉴选出辣椒雄性不育系3个、抗疫病自交系2个、抗疫病组合2个,14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主持或参与制定贵州辣椒地方标准20余项,其中主持制定16项;获专利和新品种权保护5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遵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2000年,成功选育出我省第一个杂交种“黔椒一号”并获省级审定,随后相继育成了黔椒系列、黔辣系列多个优良品种,解决了我省自育良种匮乏瓶颈。根据自育辣椒品种的特征特性,集成、配套并创新辣椒高效栽培、护根育苗、肥水管理等技术,在我省低热河谷早春辣椒生产基地、商品辣椒生产基地和加工型辣椒生产基地示范推广。截止2014年底,黔椒系列新品种已在我省累计推广30.5万亩,创产值10.93亿元,新增产值1.14亿元。培训农民、农技人员及乡镇干部205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1670份。